力華動態
熔煉資訊您現在的位置:網站首頁 > 熔煉資訊
我國是世界中頻銅熔煉爐冶鑄技術的發源地。早在春秋時代,我國的鑄鐵技術*已有了較大的發展。

公無前513年,晉國以人力鼓風煉鐵,澆成了鑄有刑書的大鐵鼎。在戰國時代,已發展到能用多個皮囊同時向爐內鼓風煉鐵,并能鑄造壁厚僅1~2mm的鑄件。在西漢時期,許多地區開始用煤代替木炭煉鐵,采用了多管鼓風,進一步提高了中頻銅熔煉爐技術。

河南鞏縣鐵生溝兩漢煉鐵遺址,一處面積*達21600m2.可見當時煉鐵規模之大。在東漢時期,發明了名為“水排”的水力鼓風機,開發了水力鼓風中頻銅熔煉爐。在北宋時期,水力鼓風爐的結構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鼓風設備由皮囊改為簡單的木制風箱。明朝是我國鑄造生產的全盛時期,中頻銅熔煉爐用的鼓風設備由簡單的木風箱發展為安有活塞與活門裝置的木風箱,以人力或畜力驅動,一十次熔鐵量可達1t多,也有多達lOt甚*20t的,明朝末期開始用焦炭化鐵。

18世紀70年代,歐洲才出現*個用焦炭熔煉的豎爐專利,它也不過是我國使用已久的小型熔爐的改進。因此,在世界中頻銅熔煉爐熔煉技術的發展中,我國曾處于遙遙*的地位。
上一條:廣東客戶來看高頻加熱設備
下一條:中頻鍛造加熱爐







掃一掃領取5元紅包!